个人简介
韩晶,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官方网站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政治经济学系主任、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。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席专家、北京市委讲师团成员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、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,北京产业经济学会副会长。韩晶老师在绿色低碳、民营经济的研究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,多次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。荣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。韩晶老师在《人民日报》《经济日报》等三报一刊发表文章40余篇、学术论文百余篇,部分研究被翻译成外文,向世界推广,进一步加强了中国“双碳”目标的国际宣传。
学术启蒙·成长与热爱
韩晶老师对经济学的兴趣始于高中时期。1993年,还是一名高中生的韩老师在牡丹江第一中学担任广播站站长,负责“经济广角”栏目。为了打磨出高质量的内容,她大量阅读经济学杂志,逐渐孕育出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。这份热爱延续到高考填报志愿时,她几乎全部填报了经济学专业,最终如愿被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录取。
在南开大学求学期间,韩老师的学术潜力得以充分释放。大三时,韩老师撰写的关于农民工转移的论文斩获了南开大学“魏埙经济科学奖”。与此同时,她接任南开大学《经济学系报》主编,从组稿、约稿到排版、校对,她都亲力亲为,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写作筑牢根基。
硕士阶段,韩老师专注于制度经济学,尤其深耕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。她始终秉持学以致用的理念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,笔耕不辍,产出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。其中,韩老师在硕士二年级发表的《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》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国民经济管理》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》全文转载,极大地提振了她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前行的决心。
博士阶段,导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学术作风深深影响了她。韩老师的博士生导师张仁德教授批改论文时,对每个标点符号都精雕细琢,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,让她受益匪浅。韩老师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刘秉镰教授则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。通过参与刘秉镰教授的多项重大规划项目,韩老师掌握了从理论构建到实践落地的完整路径,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。导师们不仅是她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,更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。
学术深耕·抉择与笃行
硕士毕业后,韩老师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。在接到攻读博士学位通知的同时,也获聘人民日报社记者——从事她非常热爱的记者工作。在反复权衡之后,韩老师最终选择继续深造,攻读博士学位。这一选择源于母亲的建议和她对学术研究以及文字工作的热爱。在博士后出站时,韩老师又一次面临了这样的抉择。国家开发银行战略发展部向韩老师伸出橄榄枝。面对这一优渥机会,韩老师审慎考量后,还是选择了初心,最终坚定踏上北师大的三尺讲台。
提及这些关键节点,韩老师表示,人生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,关键在于个人的兴趣和热爱。她在面对选择时,总是以自己的内心为指引,坚定地走自己的路。也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学术的热爱,让她能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、取得突破。
韩晶老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绿色低碳和民营经济两个领域。在绿色低碳方面,她获批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——“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研究”,多次在《人民日报》《经济日报》等重量级刊物上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;在民营经济方面,她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,致力于为民营经济发展出谋划策。她认为: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“晴雨表”,新征程上,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于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至关重要。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,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。
除了大量丰富的理论研究,韩老师还多次率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,以获取第一手资料。在调研茅台集团时,她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对品质和品牌的执着追求。茅台集团为了保证产品质量,不惜成本采购优质原料,并严格控制生产规模。韩老师认为,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对品质的执着和对品牌的匠心维护。这些调研经历也让韩晶老师更加坚定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念。她认为,学术研究不能脱离现实土壤,只有深入实践,才能真正理解经济现象,为企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。
在国际学术舞台上,韩晶老师同样展现出卓越风采。她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,与多国学者建立广泛合作,多次赴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国家访学,开展学术合作研究,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,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。其发表于《经济日报》的《做好低碳消费大文章》一文,被《RUSSIA》杂志译为俄文刊发,诸多其它研究成果也相继被翻译至国际学界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伟大成就。
人才培养·传承与发展
韩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培养、学术传承。她鼓励学生多读书看报关注时事、坚持锻炼、加强英文学习,在提高经济分析的敏锐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,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在日常生活中,韩老师坚持每天读新闻、看纸质书、锻炼30分钟的习惯。韩老师尤其喜爱研读历史,她感慨道:“人生的一些缺憾,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是沧海一粟,连个小浪花都不算。读历史经常会让我的心绪平复下来,能够提升自己的能量场。”面对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的青年群体,韩老师说道:“新时代的学子应该树立长远的目标,不要被短期的功利性目的所左右。”
对待研究生,她强调因材施教原则,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。对于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,她提供严格的科研训练,确保他们能够独立开展学术探索;对于有志于投身实践的学生,她则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“很多研究生的文字能力薄弱,归根结底是阅读量和文字训练不够,在本科阶段没有打好基础”,韩老师如是说道。
学术传承是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。韩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。她在学术道路上的坚守和探索,找到了一条奋斗的经济学人之路,值得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去学习、去借鉴。
结语
采访的最后,韩老师寄语同学们:只有脚踏实地,才能仰望星空。她鼓励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,方能在逐梦路上绽放光彩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韩老师也将继续深耕学术,以笔为刃,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,同时也期待更多年轻学子加入学术研究的行列,共同探索未知,创造美好未来。
李帅帅同学采访整理
供稿:院办公室
责编:王玮
审核:韩丽丽